欢迎来到 谈股票
beat365平台
2020年12月17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在西南政法大学开讲,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结合多年来参与司法改革实践和顶层设计的亲身经历,向在校师生系统介绍了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详细讲解了司法改革为什么改、改了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这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自2019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京外高校举办。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主持。
景汉朝首先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司法改革有什么规律可循,又要达到什么目标?景汉朝指出,从改革内容看,我国的司法改革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从计划经济时代交易少、纠纷少、案件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司法体制改革也呈现出“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庭审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这一轨迹与逻辑,是对司法改革规律性认识的生动阐释,完全体现了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司法改革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的风气。
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景汉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牛鼻子”beat365平台,以此为主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行司法责任制,首先是把办案能力过硬的人员选拔到法官、检察官岗位上,把司法工作人员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政工党务等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对法官、检察官实行员额制,推动法官检察官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其次是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赋予法官检察官办案权力,并对自己办的案件负责,既明确法官、检察官的办案职权,又明确责任,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再次是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并与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权、责、利相统一。第四是因地制宜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景汉朝强调,向法官检察官放权,不能“一放了之”,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建立防止权力干预司法的制度,有力震慑了领导干部“打招呼”、“批条子”,以及当事人“找门路”“拉关系”。当庭宣判挤压了关系案、人情案的存在空间。以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司法公开和信息化改革,生动诠释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的道理。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大幅提升,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法院竞争力排名第5、其中“司法程序质量”排名第1,美国权威民调机构公布的2019年全球法律和秩序指数排名,我国排第3。这些成绩不时引起在场同学们的热议。
经过多年的推进,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有哪些原则必须坚持?又有哪些启示?景汉朝指出,我国司法改革的历程充分说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定舵把向、宏观设计,还是微观突破、落实落地,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不可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我们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单一制大国,盗窃罪的入罪标准,是适用同一标准还是区别对待更加公正?”“熟人社会、模糊文化、厌讼传统等,对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又有着什么影响?”景汉朝一连串的透彻分析,让师生们连连称赞。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杰:使用积分贩卖车票的行为,是违反平台规定和法律规定的。12306平台明确会员积分无法转让,仅限本人及亲友使用。长期以营利为目的代买车票,还可能涉嫌构成倒卖车票罪。建议购票人不要通过这种途径购买火车票,非官方途径购买车票除了有违约,甚至被诈骗的风险之外,更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beat365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今年8月beat365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按照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要求beat365平台,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健全党领导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格局。西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贯彻举措纳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有力推动落实。成立自治区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已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制定出台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新时代西藏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健全“五级书记”抓宗教工作机制和党政领导联系代表人士、寺庙制度,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完善工作格局。
二、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西藏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持依法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案事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西藏自治区党委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作为首要任务,在区市县三级成立专项组,修订创建条例,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现有91家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54个集体、204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深化“五史”教育,大力宣传自治区成立60年辉煌成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双语”全覆盖。成立自治区四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发表理论文章800余篇。举办两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有关成果得以持续转化。持续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三交”计划,2024年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6%,3.94万名各族群众赴区外参访学习,积极推动西藏与其他省区市双向交流。
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2022年5月起在宗教界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实现1700余座寺庙、4.6万余名僧尼全覆盖,广大僧尼“三个意识”明显增强。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强化僧尼定员定额管理,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燃灯日、萨嘎达瓦、转山转湖等1700多项宗教民俗活动循例举行,藏传佛教得以健康传承。深入开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政策法规宣讲宣传,大活佛转世“国内寻访、金瓶掣签、中央政府批准”的重大原则深入人心,其合法性、公信力获有效维护。加强西藏佛学院及其分院建设,引领学经制度改革,宗教界人士主动对藏传佛教典籍作出与时俱进的阐释。